3 月瘋的結束,亦即本學年度的大專籃球公開一、二級和一般組賽事皆告一段落,
上週國中甲組籃球聯賽結束,本週則有高中乙組籃球賽事如火如荼進行著,
接著還會有國小的全國少年籃球賽登場。
看著這些學生運動員在球場上奮鬥,我也觀察各隊的身體條件、動作技巧等,
近幾年我則一直好奇小球員們膝蓋、手腕、手肘等處貼著白貼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或是所戴的護具以加強支撐韌帶款式居多,
雖說運動訓練或多或少都會受傷,但心中不免擔心這些球員們的將來,
是否因過度訓練、沒有正確動作技巧、過度使用等因素造成?
同時現今網路發達,重量訓練、專項技巧等影片皆可透過網路搜尋、自行學習,但是動作的要點及執行正確性是否得宜?因為我有看過國、高中生自行去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但是動作的正確性讓我看得膽戰心驚。
關於學生運動員有太多問題可以討論,此篇想簡單分享長期運動員發展參考架構。
由 Lloyd 等 ( 2015a) 提出的複合青少年發展 (composite youth development ,CYD) 模型是結合運動參與發展模型 (developmental model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與青少年身體發展模型 (youth physical development),並加入心理發展。
由於男、女性發育時間略有不同,因此依據性別對成長階段劃分略有不同。
以實足年齡 2-21+歲劃分四個階段:兒童早期、兒童中期、青少年期、成人期。
壹、兒童早期
- 男、女性都為 2-4 歲,為投資年 (investment years)。
- 藉由非結構式和探索性環境的活動發展神經肌肉系統,以玩樂為導向的活動來建立基礎動作技巧。
- 心理層面注意任何活動要促進有趣和社交互動,以學習新技巧和與同儕互動。
- 身體發展以基礎動作技巧和肌力為主。
此時期讓孩童參與運動在台灣較少見,不過近幾年幼兒運動開始慢慢興起,這對孩童的運動與社交培養是好事。
貳、兒童中期
- 男性為 5-11 歲、女性為 5-9 歲,進入採樣年 (sampling years)。
- 鼓勵廣泛接觸多樣運動,而非單一專項化的運動。
- 心理層面建立自信與自尊,要避免與同儕過度競爭的負面影響。
- 身體發展以發展肌力、爆發力、敏捷、速度、活動度為主,先建立良好的基礎動作模式再循序漸進導入運動專項技巧。
- 讓兒童逐漸熟悉肌力與體能訓練的相關器材,如:舉重台、跳箱、彈力帶等。
- 此時期後期開始進入身高增長速度高峰 (peak height velocity, PHV)。
此階段往往是台灣學生運動員過早專項化的一步,同時開始過量的專項化訓練,但是缺少專業肌力體能介入,肌肉骨骼發展往往不足以應付導致受傷風險增加。
參、青少年期
- 男性為 12-20 歲、女性為 10-19 歲,採樣年銜接至遊憩年 (recreation years) 或專項化年 (specializing years)。
- 此時期開始轉向運動專項發展。心理層面除建立自信與自我價值,也要注意面對專項的心理技巧。
- 身體發展除了以肌力、爆發力、敏捷、速度與專項運動技巧為主外,配合 PHV 調整肌肥大訓練的比例。約在 18、19 歲強調耐力與代謝體能的發展比例。
- 訓練計畫除了增進運動表現,也要注意傷害預防的面向。
- 並非往競技運動發展者要注意達到每日活動量,並鼓勵遊憩和身體活動的終身參與。
此階段為是否繼續參與競技運動的分水嶺,並非往競技運動發展者仍須鼓勵達到每日活動量,以台灣的教育,不要讓孩童把讀書與運動認為是兩件極端的事情,即使是我們所稱的「一般生」,也應鼓勵課後或假日參與社團活動等。
而朝競技運動發展者避免只與所熟悉的運動專項為伍,而放棄其他事物。
教練們應當注意從兒童中期的後段開始進入 PHV,會使青少年期身體發生許多變化,應注意青少年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當骨骼肌肉快速增長可能導致動作模式產生改變,學生本身需要時間去適應自身轉變,並且協助面對專項運動的心理技巧。Lloyd 等 ( 2012) 特別提到此時期女性面對體脂肪、神經肌肉力量和身高、體重的增長會影響運動表現,並面臨月經週期、膝內翻角度增加、落地姿勢偏向以股四頭肌主導等會提升前十字韌帶損傷風險。
CYD 模型不單純只是長期運動員發展的模型,而是每人都能參照的模式,作者提出可能碰到的阻礙,包含青少年非活動的生活模式、青少年肥胖和過重問題、過早專項化和受傷風險的提升、年輕運動員的過量訓練、現今體育課程的限制 (Lloyd et al., 2015b)。
壹、青少年非活動的生活模式
這可能是全球都會碰到的問題,網路的普及、3C 科技的便利性,會讓人們沉迷於手機、平板、電腦的使用,而減少身體活動的比例。
若有合宜的訓練計劃介入,可以降低受傷風險,特別是下肢傷害。
Lloyd 等 (2015b) 認為過去較強調有氧適能,然而透過適當的訓練計畫發展基礎動作技巧與肌肉健康可以協助提升運動表現與降低受傷發生的可能性。
貳、青少年肥胖和過重問題
面對肥胖或過重問題,偏向有氧運動發展,但是可能會造成青少年更自卑,因為與同儕相比無法表現更突出,但若是加入阻力訓練,或許能幫助有肥胖或過重問題的青少年建立自信,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
參、過早專項化和受傷風險的提升
過早專項化限制孩童探索多元運動的可能性,並且增加肌肉骨骼過度使用的可能性,使肌肉發展不平衡,提高受傷風險。
若是每週超過 16 小時的訓練,要注意過度使用受傷、過度訓練、對運動失去熱忱的跡象。
在比賽前 48 小時避免劇烈運動,若是同一天不只一場比賽要注意中間休息的恢復。
孩童應適當接觸不同運動發展協調性、決策認知技巧等,年輕運動員進入運動專項訓練前應具備高水準的動作模式技巧,包含:推、拉、旋轉、穩定、跳躍和落地、輕跳、跑步等。
肆、年輕運動員的過量訓練
無論訓練或比賽應重質而非量,也就是注重在過程,而非以結果為導向。
安排課表避免專注在負荷操控,要安排足夠的過渡期和準備期,注意過度訓練的生理和心理徵兆。
伍、現今體育課程的限制
建議學校體育課程有完整的長期階段性課程,確保學生有健全的身體適能發展去學習基礎動作技巧、建構肌力、改善身體能力。
CYD 模型是彈性的藍圖,模型的提出只是讓大家有參考架構,並非絕對。
- 個別化原則相當重要, 要注意每個人的生長速度、成熟度、對訓練的理解及能力。
- 即使不往競技運動發展,也要鼓勵保持運動習慣、對運動參與的動機。
(Lloyd et al., 2015a; Lloyd et al., 2015b)
台灣仍普遍過早專項化及過量訓練,並對兒童與青少年的肌力與體能訓練有許多誤解和迷思。
讓台灣的運動環境更好,我將繼續盡一份心力,期待慢慢改變。
引用文獻
Lloyd, R. S., & Oliver, J. L. (2012). The youth physical development model: a new approach to long-term athletic development.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34(3), 61-72.
Lloyd, R. S., Oliver, J. L., Faigenbaum, A. D., Howard, R., Croix, M. B. D. S., Williams, C. A., ... & Myer, G. D. (2015a). Long-term athletic development-part 1: a pathway for all youth.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9(5), 1439-1450.
Lloyd, R. S., Oliver, J. L., Faigenbaum, A. D., Howard, R., Croix, M. B. D. S., Williams, C. A., ... & Myer, G. D. (2015b). Long-term athletic development, part 2: barriers to succes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9(5), 1451-1464.